警惕!“扶贫”幌子下的诈骗陷阱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酒泉市公安局  浏览次数:30

  案例一

  3月20日,辖区居民Z某、P某分别在银行取现10万元、5万元,后又前往另一银行网点将该笔资金汇款至省外账户,似存在“洗钱”嫌疑。酒泉公安反诈民警迅速与Z某、P某先后见面了解到,此二人分别下载“人民生活”APP、“国家圆梦”APP领取扶贫资金,并将个人名下银行卡非法出借给诈骗团伙用于包装流水,转移涉诈资金。两名涉案人员被依法传唤到案,民警拦截阻断涉诈转移资金15万元。

  案例二

  4月2日,金塔县公安局办案民警接到辖区某银行账户预警,立即核查账户信息,前往银行网点见面劝阻。经核实,2025年1月,T某收到“国家扶贫办”寄来的一份可以领取168万元扶贫款的文件,T某随即根据文件内容下载APP,后客服以其银行卡需包装流水为由,要求其提供银行卡。T某遂将自己名下银行卡提供给对方,4月1日T某名下银行卡内转入2万元,该客服要求T某将该2万元取现并等待下一步指令,4月2日T某取现时被民警及时劝阻,成功拦截被骗资金2万元。

  案例三

  4月11日,肃州分局反诈中心民警在核查线索时发现,居民L某在银行网点取现3万元后欲汇至省外账户,疑似“洗钱”。经核查,L某通过点击短视频下载涉诈软件领取扶贫资金,并非法出借个人名下银行卡用于转移涉诈资金。目前,L某已依法传唤到案,民警成功拦截阻断涉诈转移资金3万元。

  案例四

  4月22日,酒泉市居民Z某在银行网点取现10万元后欲前往另一银行网点将该笔资金汇至省外账户,反诈民警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核查。经了解,Z某通过网友介绍轻信网络“扶贫资金”,下载涉诈APP,将个人名下银行卡提供给诈骗团伙用于包装流水。现Z某已被依法传唤到案,拦截涉诈资金10万元。

  套路解析

  “扶贫款”诈骗是当前涉诈洗钱的主要套路之一,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网络APP下载、电话、短信、快递寄件等渠道,编造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虚假扶贫项目。

  常见手法

  伪造官方身份。冒充政府、扶贫办、慈善机构人员,利用伪造文件、工作证骗取信任。

  虚假补贴流程。以“手续费”“保证金”为由要求转账,或诱导提供银行卡、验证码。

  申请国家扶贫金。宣称需用本人银行卡刷流水才能领取“扶贫金”,实则是利用个人账户进行洗钱。

  防范建议

  核实信息来源。政府扶贫政策均通过官方渠道(村委会、政府网站)公开,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发放扶贫金。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身份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警惕“代操作”要求。

  警惕异常转账。任何要求“先交钱再领补贴、先刷流水再领补贴”均为诈骗,扶贫资金无需个人支付费用、无需刷流水。

  举报可疑行为。发现疑似诈骗或洗钱线索,立即拨打110举报。

  法律警示后果

  参与洗钱:根据《刑法》第191条,明知是犯罪所得仍协助转移,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帮信罪:提供银行卡、支付账户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最高可处3年有期徒刑。

  警方提示

  扶贫政策旨在惠及民生,公众需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如已遭遇诈骗或卷入洗钱,请立即报警并配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