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兼职”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证书挂靠”“证书兼职”,在家躺着就能赚钱?这到底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还是有人蓄谋已久的陷阱?近日,香河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件,3名被告人犯诈骗罪受到应有惩罚。
2021年,杨某成立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并担任法人,先后雇佣任某、杨某某担任该公司经理。该公司以帮助对接出租建筑类证书、碳减排类证书、康养类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为噱头,招揽客户做兼职,并承诺一年酬劳3-8万元,公司抽取5%作为佣金。实际上,该公司对报名的客户要进行线上测评,并收取机位押金360至460元不等。对考试不通过的,继续收取360至460元不等的补考费,补考次数不限,对侥幸通过考试的也以各种理由拖着不给退机位押金。时某等一些受害人在利益驱使下进行测评,并缴纳机位押金,更有甚者补考费用达到千元以上。该公司以收取考试机位押金为由骗取时某等数十人共计131万余元。最终,香河法院根据被告人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悔罪表现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杨某等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至二年八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二十万至三万元不等。
所谓证书挂靠,就是个人把自己千辛万苦考来的证书挂到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单位名下获取利润。挂靠单位凭证书去参评相关资质或承接项目。证书挂靠在法律上是明令禁止的,一旦查实,挂靠双方都要负法律责任。对个人而言,轻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重的话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职业生涯彻底归零。对企业而言有可能资质降级、吊销许可证,巨额罚款等,甚至还有可能被拉入行业黑名单。同时,挂靠行为也存在证书风险。一旦挂靠出去,证书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控制权不在自己手。有时,挂靠单位因为自身经营不善,违规操作,挂证人员证书极有可能被牵连,要么被扣押,要么直接被撤销,之前辛苦考证的心血全都白费,一切得从零开始。
这起案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在遇到“证书兼职”等类似广告时,应当提高警惕,保持谨慎态度,切勿轻信网络广告、电话推销等。对于证书,要正确使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助力。对借助挂靠证书的企业来说,借此规避所属行业资质审查、监管,不仅不符合法律相关规定,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对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持有证书人来说,通过挂靠证书方式获利,不仅是对获得职业资格后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的逃避,更为整个行业带来消极懈怠、“躺平”等不良风气,严重者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等刑事犯罪。
- 发布时间:2025/04/24
- 发布时间:2025/04/24
- 发布时间:2025/04/23
- 发布时间:2025/04/23
- 发布时间:2025/04/21
- 发布时间:2025/04/18
文章搜索
- 头条新闻 体育大讲堂第七期开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头条新闻 市体育局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 头条新闻 市体育局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 头条新闻 焦作市双升邀请赛举行
- 头条新闻 2025年焦作市老年人健身气功培训班开班
- 头条新闻 深化体教融合 培养后备人才 “奔跑吧!少年”2025年焦作市青少年田径挑战赛举办